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政务公开>新闻发布会

“砥砺奋进五年”西藏非遗保护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已达89项


新闻发布会现场.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9月11日上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五年来西藏文化传承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主持人:西藏自治区党委外宣办(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胡荣国.jpg

主持人:西藏自治区党委外宣办(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胡荣国

发言人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周泓洋.jpg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周泓洋

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泓洋介绍,五年来,西藏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在名录建设、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和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在非遗保护名录体系、经费投入、保护抢救工作、保护队伍建设、普查成果、宣传展示保护法规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区现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藏戏、格萨尔);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8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323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50名。其中,五年内新增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3项;新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5名;新增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101项,新增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23名;新增市(地)、县级代表性项目667项。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33亿多元,为国家级项目保护、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以及相关传习传播活动提供了经费保障。全区各级财政也克服困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5年起,自治区财政年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从100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周泓洋说。

发言人: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吉吉.jpg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吉 吉

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吉吉介绍,近年来,中央财政对格萨尔的保护补助费累计达到991万元,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区现已建档的格萨尔艺人共94人,完成了《藏北格萨尔艺人档案图录》的整理编撰工作。同时,开展了那曲地区格萨尔遗迹的普查工作,共发现遗迹130处。西藏全面开展了非遗进校园工作,2015年,命名西藏大学等7所院校为首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基地”。目前,各地文化部门积极组织代表性传承人、群众文化编导与学校老师一同将本地特色舞蹈编入学校课间操,实现了传统舞蹈进校园的华丽转身,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类学校参与传承本土传统歌舞和传统戏曲的积极性。目前,传统舞蹈进校园工作已在全区各地铺开,成为西藏非遗进校园工作的一大亮点。

周泓洋说:“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各类文化企业4680家,从业人员3.2万人,全年文化产业实现引资25.1亿元,年产值34.5亿元,文化产业对西藏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明显。建立了西藏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库,确定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类项目,入库项目达119个。19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43.3亿元。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将青、甘、川、滇、藏等7省(区)的藏、羌、彝族聚居地区作为规划实施地,把我区的拉萨、昌都、林芝纳入规划核心区,山南、那曲纳入辐射区,规划面积超过70万平方公里。”

“西藏积极打造产业平台,重点打造“藏博会”,首次举办了“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举办了“像博会”、“毯博会”等文化产业领域专业展会平台,评选了18位西藏造像艺术等级技师。自2010年连续举办了六届“唐博会”,已成为我区区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展会综合平台。授予4位“西藏唐卡艺术大师”,评选99位西藏等级唐卡画师。”周泓洋介绍。

周泓洋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全区文化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回到首页

国务院客户端

政务APP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返回顶部